燈集錄

菩薩在人間

甚麽是「人間」?可知人在五趣中心,位居中央。上有快樂天堂,下有極苦地獄﹔兩旁是畜生與餓鬼﹔為有情上昇下墮的機紐。地獄有寒熱苦﹔畜生有殘殺苦﹔餓鬼有饑渴苦,實為苦多於樂。天上享受雖比人間好,但只是庸俗的,自私的﹔那種物質欲樂,精神定樂的陶醉,結果最終是墮落的。經典常說:「人身難得」的名句。皆知:「諸佛世尊皆出人間,終不在天上成佛也」。諸天是享樂主義者,不能警覺世間的苦難,不能策發向上,所以惟有墮落,不能獲得真理與自由。

甚麽是「菩薩」?菩薩意譯為「覺有情」。菩薩入世利生的展開,是上求下化,為度眾生,令眾生安樂。其實,學佛者要發菩提心,必需要有菩薩情操:

(一) 菩薩情操為了昇華我們的人格。

古德云:「人為萬物之靈」。佛則說:「人人皆有佛性」。太虛大師也說:「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,人圓佛即成,是名真現實。」菩薩先以做人為本,向善向上,勤修六度法門,自利利他,方能利行圓滿。

(二)菩薩情操為了淨化我們的煩惱。

有人問:趙州禪師,有煩惱嗎?師答:「有」。再問:死后會往哪裡去?師答:「地獄去」。三問:大修行者為甚麼會墮落到地獄去呢。師答:「不是業力,便是願力。」所以說:「菩提煩惱一念間,覺與不覺地與天,常行正見正思惟,福德智慧自然添。」

(三)菩薩情操為了擴大我們的心胸。

菩薩行者要有「宏觀哲學」。針對於人、事、物這三方面問題,必需要從「深層覺照」、「廣行時空」、「遠近一心」的角度去切入主題,方能開拓心胸與視野。

一、 何謂:「深層覺照」。即是「智慧如鏡,煩惱如塵。」遠古唐代,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命弟子們各作禪偈一首,試探弟子們的見證禪修悟性有多深。於時眾弟子推崇大師兄神秀,並在牆上作了一首新偈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此偈傳遍寺里,於是慧能雖然不認識字,但也能作一首好偈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此乃「深層覺照」!

二、 何謂:「廣行時空」。正是維摩詰居士的「隨其心淨則佛土淨」。也契應華嚴境界: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。真正超越一切有相的時空,呈現出一片無我寂靜的穹蒼。

三、 何謂:「遠近一心」。天臺宗稱為「一念三千,不出一心」。修學佛法者,先徹了因果的必然性,如實知緣起;依緣起而知無常,無我無我所,實現究竟的( 湼槃寂靜 )解脫。

(四)菩薩情操為了莊嚴我們的世界。

所謂:「初地不知二地事」。恰如廬山詩: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皆不同」。所以菩薩要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」因此,只要有人「能行能忍」,就可以轉變一切事情條件。菩薩的精進,是無限的、廣大的、不厭修學、不倦教化的。發心修學,救濟有情,莊嚴國土,這一切精進都是為了一切的一切,不是聲聞那樣的為了有限目標,急求自了而努力的。

然而,淨化自心,不但是為了自心淨化,因為這才能從離欲無執的合理行為中,促進完成更合理的和樂善生。這樣,菩薩又從自心淨化而回復到自他和樂。如具備以上條件,菩薩在人間,便不是夢想而是理想,進之成熟思想達致圓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