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集錄

漫談心經

吾國佛教組織在這幾年間,大力推廣抄寫心經活動,而其深意未能浮現。原委讓一般初學者,抄寫有其道,觸及經典文化而已。況且促進佛教活動可以達致團體活耀之面面互動,此乃無可厚非的。接著,如果要繼續推廣華社去抄寫心經活動,不能只停滯於抄經功德的狹義路線,應該從學習般若心經的真義開始,從體會古代大德之抄經辛苦與奉獻精神而努力。也讓我們去解開這條僅有260個符號的《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之古仙人道。

般若心經源自佛教始祖,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體證覺悟開始。在公元前623年(今約2632間)釋迦牟尼降世於古印度。世尊廿九歲出家修行,在公元前588年三十五歲成道,佛陀說法四十五年,遊走恆河兩岸。八十歲在拘尸拉城外的娑羅雙樹林間進入涅槃。世尊一生為法奉獻,「為家忘一人,為村忘一家,為國忘一村,為身忘世間」的一種崇高奉獻。以出家勘破家庭私欲佔有制的染著,難捨能捨,難忍能忍,解放自我為世界的新人。

佛法的流傳是經過很長的路,很長的時間,一直到現在為止。可想而知,最初結集,佛滅第一年夏天,由大迦葉召集伍佰人在王舍城,七葉岩窟,以口口相誦結集;「經藏、律藏、論藏、雜集藏、禁咒藏」等經藏,沒有文字記錄。

第二次結集,据佛滅一百年間,因「十事非法」引起東西方比丘起爭議,由阿難的弟子耶舍召集七百人在毘舍離城結集。据說結集之後有「貝葉經」的出現,也就是說有文字的記錄。因印刷業不發達。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技術的國家。「唐代」可以考證一點,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一本雕版印刷品《金剛經》,在公元868年的時候印刷,純屬唐代作品(今約1141間)。

中國的文房四寶:「筆、墨、紙、硯。」為主的文具製造業在唐代也有了超越前代的發展。進入宋代宣紙名氣更盛,成為壟斷中國書畫界的產品。早在東漢時期,公元105年(今約1904間)蔡倫造紙。「文字」以此類推,公元前1551年左右,所謂「成湯建商」。商代占卜記事的文字,先用墨汁寫在甲骨上,再用刀刻。這說明了有毛筆與墨汁,再上有古老文字的出現,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;「甲骨文」。

佛經傳譯的三個時期、中國佛經四大翻譯家

1 古譯時期(東漢—五胡十六國 大約395期間)譯經代表人物:攝摩騰、竺法蘭、安世高、支婁迦讖、鳩摩羅什。 共十七人

2 舊譯時期(南朝宋齊梁陳—隋朝 大約198期間)譯經代表人物:真諦三藏。 共七人

3 新譯時期(唐宋 大約653期間)譯經代表人物:玄奘、義淨、善無畏、金剛智、不空。 共十四人

般若系列:有四十二種類之般若諸經

後秦 鳩摩羅什三藏《小品般若波羅蜜經》十卷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一卷

陳 真諦三藏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一卷

唐 玄奘三藏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六百卷、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一卷

唐 義淨三藏《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罹羅蜜多經》一卷

東漢永平年西元六十五年‧明帝夜夢金人(今約1942間傳入中土)約漢明帝夜夢金人,從殿庭飛行經過,頂上放出毫光,醒後問大臣是何原委,經過解夢說,得知西天有聖人。漢明帝命蔡愔,秦景等十八人去西天取經。到了月氏國,禮請攝摩騰、竺法蘭二僧,用白馬馱經迎回洛陽弘法。於是第二年建第一所佛寺取名為「白馬寺」。繼第一部所譯成的佛經是「四十二章經」。因此佛經的流傳,有了嶄新輝煌時代的一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