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集錄

以和為尚

認識佛教的價值觀 →「和平」

佛教流傳至今兩仟伍佰多年歷史,一直以來,佛教不斷地宣導以人為本的精神,以及和平慈愛的思想。此外,更默默地為世界人類和平祝福祈禱,促進世界人類的祥和與平等。古代大德,以和平救世為目的,積極宣導「以和為尚」的教義,使一切眾生達致究竟圓滿。

1. 佛陀曾以身救國,三次以慈愛去阻止琉璃王率軍屠城,喚回和平。佛說:「以恨止恨,恨不能止,唯有慈愛方能止恨。」因憎恨故,而去屠城,是無法平息內心里的忿怒和仇恨。唯有慈愛的力量才能化解。

2. 佛陀也曾以慈愛去阻止殺人魔王央伽摩羅去殺人,喚回和平。

佛陀說:「假如口渴之人去喝鹽水,是不能止渴的。」殺人的惡習也如此。

3. 西藏流亡政府領袖達賴喇嘛四十餘年來,信念不移地堅持以和平、慈愛的方式去爭取他的理想抱負而奮斗努力。因此,達賴喇嘛不會為了成果而去犧牲人類的鮮血。這是一則令人感動的事。他是以慈愛作為宣導和平的 (觀世音) 菩薩,目的只有一個,以「和」為至高至「尚」。

4. 2006年中國主辦「首屆世界佛教論壇」,主題為:「和諧世界,從心開始」。這意味著「和」字,意義深長,證明「和」的力量能促進平等。


宗教亂象的由來 → 從我(煩惱)開始

在中國佛教大叢林里,曾有過千僧記錄的道場,也只是住持方丈一人,方能堪稱「和尚」。即指以六「和」敬為至高至「尚」的領導準則。所以「和尚」一詞源自六和敬,即「見和同解」—思想,「戒和同行」—律制,「利和同均」—經濟。故團體清淨,謂集體奉行。又,「身和同住」,「語和無諍」,「意和同悅」—故三業清淨,謂個人行持。

出家人可以稱為「宗教師」,或通稱「師父」、「法師」是允許的,但不可以隨便稱為「和尚」。因「師」者是:1授業、2解惑、3傳道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所以,嚴格的說:「不求名聞利養,又不貪欲果報,唯為生死,為菩提,名之為正。念念上求佛道,心心下化眾生。聞佛道長遠,不生退怯,觀眾生難度,不生厭倦。」此乃真實宗教師的資格。(摘自《勸發菩提心文》)

「假和尚」一直在市道上混水摸魚,假借宗教之名,透過種種詐財手法 一 例如;托缽化錢、售賣佛牌,佛珠賺錢等,時常出末人多之地區 一 如巴剎、咖啡店、夜市、車站等等,誘騙善信男女捐款。但是,我們如何分辨出真與假來呢!


提供方法有三:

1. 請示證件:以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的僧伽證,證明身份。

2. 請問出處:「那間寺院僧人?」、「剃度恩師是誰?」

3. 供養方式:「金錢不落缽,食物正供養,捐款入佛寺,莫捐夜行僧。」

對於時事的發生,需要我們客觀的態度和深入的思惟,沒有深切實事求是,即人云亦云,抑或以偏概全的觀望。此外,再加上謀體的報導,用詞不當,讓社會人士錯誤解讀,被人錯認一些出家人,可能是「假和尚」,實在尷尬。使用「假和尚」或「假尼姑」的語詞,確實不雅,有諷刺之意。我們可以參考使用「假借宗教之名」、「假借僧尼之名」、「假借出家或法師之名」等等。

我們的社會,喜歡「聽好不聽真,聽騙不聽勸。」因此,無法讓我們的素質逐漸提昇,原因是固執己見。所以古人云:「我慢如高山,不留功德水。」吃虧的還是自己。佛陀教育我們「離苦得樂」的道理,所謂:「法雨雖廣,不潤無根之草;佛門雖寬,不度無緣之人。」

從前有一個人來找禪師算命:「禪師!你潛修多年,乃是得道高僧,想必神通廣大,請您指點迷津,我將來會如何?」禪師淡然答道:「你將來一定會死﹗」回去之後,這番預言,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。

常言道:「命由我作,福向己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