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集錄

迷人生VS覺有情

人生課題,甚少人問津!儘管「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」。活了幾十年,甚至一百年。尤如柴九所講的,「人生有幾多個十年」?由生而壯而老而死,從來都不把人生當作一回事或有甚麼問題!生活在這個世間上,除了衣、食、住、行之外,還有工作、娛樂、睡覺,完全沒有人生真正的方向。有一本至尊奧義書:「一個人如果到了三十歲,還沒有把全部時間用來覺悟,就是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。」

禪宗祖師參話頭時說:「父母未生我前?誰是我的本來面目?」一直追問這兩句話題,追到所謂: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時,即豁然而悟。

蘇東坡還未參禪時,做過一首詩:

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;
   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」

參禪了,又做一首詩:

「廬山煙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未消;
   到得原來無一物,廬山煙雨浙江潮。」

當對禪更有體驗時,他又做一首詩:

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;
   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。」

唐君毅教授也為人生之體驗寫下五言詩:

其一「高天與厚地,悠悠人生路?行行向何方?轉瞬即長暮。」

其二「惻惻我中情,何忍獨超悟?懷此不忍心,還向塵寰去。」

但唐教授體悟了人生之後,便有一股濃濃的慈悲意味!仍有:「但願衆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的菩薩入世精神。此乃人生合覺背塵之昇華,眾生便得於大樹之蔭護。

在大智度論裡有一則「菩薩鳥為救森林大火的故事」。而且,此鳥乃感動天神降雨息災,挽救了萬千畜禽。此典故云:「昔野火燒林,林中有一雉,勤身自力,飛入水中,漬其毛羽,來滅大火。火大水少,往來疲乏,不以為苦。」是時天帝來問:「汝作何等?」答言:「我救此林,愍衆生故。此林蔭育處廣,消涼快樂。我諸種類,及諸宗親,皆依仰此。我身有力,云何懶怠,而不救之?」天帝再問:「汝乃精勤,當至幾時?」雉言:「以死為期」。言畢天帝感動即降大雨,救息火災,挽救萬千生命。

人生以盡形壽為誓願,菩薩以拔苦予樂為目的。因此人生就轉變為菩薩化身,使衆生脫離生死輪迴之苦海,促達不生不滅之究竟常樂彼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