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集錄

如何培養出青少年擁有一股向善向上的精神?

我們都知道這麼一句話:「青少年是國家未來棟樑」,我們也知道青少年有積極的一面,但試想青少年的積極態度面朝何方?有目標?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理想又是甚麼呢?或一昧追潮,不講實際,又或傾向拜金( 功利 )主義。還是時下的教育出了問題?

這都要看我們的時下教育如何去栽培一個較健全的青少年了。不但,時下的青少年要擁有「知識教育」、「技術教育」、「體能教育」,更不可缺少的是「道德教育」。其實「道德教育」,更是我們的人格上的品質教育。

談到教育,我們是離不開這四個方面的范圍來討論的。第一「家庭教育」、第二「學校教育」、第三「社會教育」、第四「宗教教育」。如果我們從這四方面的教育領域來訓諫,做得不夠扎實的話,可能就會導致時下青少年提升的一種阻力。向善向上的這種推動力,是要有更健全的教育條件來扶持的。這種健全的條件,便是來自我們的家庭溫馨、學校的培訓、社會的關懷和宗教的道德倫理等等培訓。

家庭教育

一個「家」是用「愛」去建造起來的,并非只存四道牆而已!孩子的內心深處所期望的「家」,是個怎樣的「窩」呢?可能做父母的從來沒有去深思過這個問題。心理教育工作者游乾桂先生告訴我們說:「孩子需要一個讓他信賴的家庭、感情和睦的父母、溝通融洽的生活模式,以及沒有高壓力、高期望、高要求的教育方式。」有些父母喜歡采用「比較」的心態來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多才多藝,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加重了孩子的負擔,而且使到他們「壓力超載」。其實家庭的教育,是當孩子感到迷惘時,你能夠俯身安慰;當孩子遭受傷害時,你能夠傾耳聆聽;當孩子面臨挑戰時,你能夠全力支持。這些都是正在扮演著關心孩子的父母所應給予的教育,因此才能營造出充滿「愛」的家庭。

學校教育

學校的課程是屬于正規的教育,所著重的是培訓工作,以「德、智、體」三育為準繩,主要的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,將來能夠出人頭地、大展鴻圖、回歸社會,作為社會上有貢獻的人。這就是學校教育的方針。也就是說:「要為社會培訓出國家的棟樑,以及培訓出精英中的精英,來與國家脈搏相跳躍。」

我相信學校所要培訓的孩子,應該將品行放在第一位,而成績分數應該是其次才對。不要只把【A】看成滿分。我們國家要的是棟樑,是「貢獻社會的精英」,并非「破壞社會的專才」。

社會教育

社會是現實的,是個五花八門的大染缸。

早晨起床後,我們都會翻一翻報紙來看看新聞,看看今天又發生了甚麼事。昨日的新聞,斗爭暴亂、搶劫仇殺、少女失蹤;今日的新聞,金融風暴、股票下跌、經濟蕭條;明日的新聞,又出現交通路霸、亂倫暴力、賣淫棄嬰等等。到底社會害了甚麼病?

從以上的這些實事例子,我們還是重蹈覆轍地頻頻發生這類型的故事,并沒有認真地吸取歷史的教訓而反省過來,去匡正人心。社會的教育是要人民安寧、知足常樂、相互關懷、相互成長,所以說社會的因果關係是互動牽連著的,環境相扣的。它更啟示我們如何去洞察「是與非」、「善與惡」、「對與錯」,如何去面對現實,接受現實,以及如何挑戰未來。

宗教教育

宗教教育是人類心靈的陽光、人格品質的種子、人生目標的水份、人性心地的沃土。這棵樹必定綻放出莊嚴的慈悲花朵和豐甜之智慧果實。

宗教并非單存一種信仰而已,它還扮演著教育的特性。目的是在點亮人類心燈、提升人格品質、充實人生目標、啟發人性心地,所以從「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」都不可以缺少「宗教教育」這一環。宗教教育是沒有分男女老幼、年齡大小的。在佛教的教育過程當中,不斷地熏習我們內心深處,比方佛教的「五戒十善」、「六度四攝」、「三法印」、「四聖八正」、「十二因緣」等的基本佛法。它可以淨化心靈,使我們向善向上,以及邁向究竟解脫。

如果我們能夠從這四個方面的教育來著手,就能培養出健全的青少年,使他們擁有一股向善向上的價值觀。如果社會人士都能夠關注這四方面的教育發展,任何一方都不偏重,而且大家互助互輔,那麼前途一定光明無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