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集錄

分秒幸福感親恩

「記得當初我養兒,我兒今又養孫兒;我兒餓我由他餓,莫教孫兒餓我兒。」此首詩句,說明孩兒養育成人,將有出人頭地的一日,內心已經滿足了,并不祈望孩兒會厚待父母下半輩子,抑或不奉養父母而行不孝之道,父母也不會將此不幸之遭遇,而如法泡制地教導他們的孫兒。天下父母的慈愛心,是多麼的偉大!

其實,父母和我們的因緣,是一樁「前世的因,今世的緣」所促成的,也是一項特殊的結合因緣。所以人生在世,誰無父母親生育的呢。若無父母親的因緣,哪來生命和幸福呢;抑或教育和成長的一切環境助緣。孩兒能對父母反哺報恩,亦屬人生應盡的義務與責任。詩經有云:「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,欲報之恩,昊天罔極」。古德詩也道:「欲把親恩數一回,天高地厚終難猜,吾能數盡青絲髮,惟有親恩數不來」。

從佛教的孝道觀來談論孝道,世尊(釋迦牟尼佛)確實是孝子的模範。世尊離開祖國迦毗羅衛城去修道,相隔十五年,終於歸城報親恩,說法度眾。世尊說:「父王養育我,我理當要去履行孩子的孝養之道,但我不會奉上世間的無常財寶,或那不實際的愛情。說實的,人天稀有之寶,乃是勝妙之甘露法義,我將以此勝義的法來作為報答父王多年培育之恩惠」。仍上升忉利天為母親(摩耶夫人)說法三個月時間,履行孩子對母親的一份法情,報答生育之深恩。古德云:「稽首三界主,大孝釋迦尊,累劫報親恩,積因成正覺」。

盡孝道是有層次的:

一、奉養父母,飲食起居,使於不受飢寒苦,是謂下品孝。正如中國宋朝的政治家歐陽修先生所說:「祭之豐,不如養之薄」。雙親健在時,必須及時敬奉安養之,免百年歸老時才懂報恩。到那時候,便為時已晚了!

二、光宗耀祖,官商節昇,使致不失光彩苦,是謂中品孝。所謂:「揚名於後,以顯父母。」不管當官或經商,必須要有個名銜才能揚名立世,光宗耀祖,父母臉上沾盡光彩。不止如此,雙老更可以享受晚年之福。真可謂,福祿壽俱全,高枕無憂,世俗之孝也。

三、引導雙親,正信三寶,使於不入三途苦,是謂上品孝。如蓮池大師云:「父母恩重過於山邱,五鼎三牲未足酬,親得離塵垢,子道方成就」,方為大孝也。佛教的孝道經典里有:目連救母的《 盂蘭盆經 》、婆羅門女與光目女行孝的《 地藏菩薩本願經 》,又有古德高僧( 唐朝  )黃檗希運禪師,以法語超度母親。清朝光緒年號的虛雲禪師,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去朝拜( 五台山  )文殊菩薩的道場,回向父母早曰解脫,盡報生育之恩。

無論我們怎樣去實踐孝道,都需憑自己的力量來奉行孝順之倫理道德。盡其所能,把它做到最佳典範。為人子女們,須長期而非一時的;須實質而非表面的;須全面而非局部的;須回饋而非交易地履行孝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