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集錄

如何促進人際關係?

人生處于這個社會環境裡,扮演著千變萬化的角色。讓我們具體的說:社會上的相待角色,有扮演上司與員工的、父母與孩子的、老師與學生的、相夫與賢妻的、長輩與晚輩的、有扮演宗教師與信徒等角色。

人與人之間的相待關係,不能沒有潤滑濟(四攝法),不然便會引起一些小問題(摩擦),而小問題會延伸出大問題來。那時,事情便會更加惡劣,難以化解。如果彼此之間,能夠學習著菩薩道的『四攝』法門,也許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產生。因此,我們彼此之間應互相協助和共同關懷,一起負起應負的『責任』一應盡的『義務』。

人非草木(無情),而是有血有淚的(有情)眾生。有親情(家庭)的相待關係;有友情(社會)的相待關係;有愛情(異性一族)的相待關係。因此,我們需要『四攝法』來潤滑彼此之間的關係。


四攝法:(一)布施攝

布施能對治我們的貪心(慳貪),培養我們從中學習到一種同理心和仁愛心,給于人類喜悅、關懷、尊嚴、快樂。

簡單的說,布施有三種:

1. 財布施:(1)內財施:用力量等來布施。(2)外財施:用金錢等做布施。

2. 法布施:運用佛法來做精神輔導工作和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導。

3. 無畏施:不怕艱苦地投入社會為眾生做慈善服務

四攝法:(二)愛語攝

語言是溝通上的橋樑和思想交流上的音符,又是病弱者的精神糧食。

略有三語:

1. 慰喻語:慰問病人時,多給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的語言,來幫助病人消除內心的恐懼感。

2. 勝益語:用忠實的語言來開解與鼓勵朋友,讓他們能夠力爭上游地再接再厲。

3. 慶悅語:多贊美他人的優點,常省思自己的缺點。

四攝法:(三)利行攝

做社會福利人群的工作,且要積極地解決眾生的難題,塑造一個充滿智慧、慈悲與感恩的社會。達賴喇嘛說:「如果你不可以幫忙他,請不要傷害他。」是一句多麼貼心的話。從菩薩的角度來談:「要從自他兩利,進而達致利行圓滿的奉獻。」

四攝法:(四)同事攝

處于社會上,常常與朋友接觸往來,就猶如一張網絡系統的群體關係,也是湖內的魚儿和水般脫離不了相依的情形一樣。所謂同事,亦是【牽一髮而動全身】的息息相關。所以,我們要時常【思維別人的優點】,【彌補自己的缺點】,方能改善友誼關係與共同相處之良好因緣。


人類因常常斤斤計較、你爭我奪、明爭暗斗、冤冤相報。到底為了甚麼?人類所表現的斗爭、對立、仇恨等,都離不開我們的欲望和執著。人類在物質方面開發的很豐富,欲在精神領域裡面未能完全開發到頂峰。理性與感性未能交融,時常活在情緒感性部分,結果和人群接觸往來時搞得焦頭爛額、面目全非,事情錯綜复雜。哪能不產生對立呢?我們對此世間未曾透視清楚,所以會出現執迷不悟的情況。與人交往時往往會歧視他人、妒嫉他人等。

『對』是那件事情的合理;『錯』是我們主觀的判斷。所以我們是在追求物質享受呢,還是追求和平的相處?如果為的是追求物質享受,人事關係就會掉入『對』與『錯』的糾紛裡去。因此,事情的發展就會沒完沒了。如果我們追求的是和平的相處,自然會傾向祥和的方向發展,也隨著此類的因緣條件而減少一些無意義的糾紛。涉及糾紛時,我們該想一想,是否是站在物質的界限上,或是站在人際關係方面。

我們必須學習『四攝法門』,將之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去。然後投入這個社會,綻放自己的潛能,才能逐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進而創造美好的將來。